“儿童时代,我晚上经常被一种奇怪的叫声吓到难以入睡。现在我当然知道,那其实是两种鸟,领角鸮和斑头鸺鹠。”如果你并不熟悉鸟类,恐怕不会理解瑞安的这种童年阴影。当你把上述两种鸟的名字复制粘贴进入搜索栏并在看到它们的图片后,大概只会说出“原来就是猫头鹰啊”这样的感慨,但对于瑞安来说,“前者的叫声必定要出现在各种影视剧的恐怖片段,以渲染气氛;后者的叫声急促,一声高似一声,像是要来抓小孩的精怪。”他对鸟叫声极为敏感,这也许是天赋,也许是得益于他这五年的观鸟经验。“在学会分辨 100 多种鸟类声音之后,我的世界变得生动了很多,大部分时候,我甚至不需要抬头就知道身边发生了什么。”瑞安如此说道,“一旦喜欢上观鸟,它会成为一个人终身的爱好。”从字面意思上看,观鸟即“观看鸟类”,其最基本的行为就是观察、记录和研究鸟类的活动,包括识别不同种类的鸟,观察它们的动作、生态习惯和栖息地。最基本的装备就是望远镜。若想进一步了解鸟类,往往需要持续整理观鸟笔记。观鸟者们通常会在看到某种鸟类后通过数据库查询详情,记录下鸟类的名称、外貌特征、行为习性等信息。从被广泛使用的一些全球鸟类数据库中的使用量就可看出,观鸟人数在过去几年大幅增长。著名的在线数据库eBird报告称,“用户记录他们所见到物种数量增加了37%;2020年有超过200万人使用Merlin Bird ID应用程序。”eBird 是世界上最大的与生物多样性相关的科学项目之一,全球每年有超过1亿的鸟类目击事件由eBird的用户贡献,由全球鸟类和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康奈尔鸟类学实验室(Cornell Lab of Ornithology)管理。Merlin Bird ID手机应用程序也同样由康奈尔鸟类学实验室开发,主要帮助用户识别并了解北美地区的各种鸟类,对于入门级别的观鸟者来说是极容易上手使用的工具,跟“识花识草”一类的博物领域工具是类似的使用原理。然而,对于中国的观鸟者们来说,这些数据库存在使用门槛,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汉化数据太少。
全球鸟类数据库的语言之所以以英文为主,跟观鸟的历史渊源有着很大关系。观鸟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些学者、艺术家和自然主义者开始收集、记录和描绘各种不同的鸟类,让观鸟成为了一项“绅士运动”。随着时间的推移,观鸟逐渐成为了一种流行的娱乐活动,受到了很多欧美老年人的欢迎,并且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发展。以荷兰和英国为例,许多自然保护区提供了极佳的鸟类观测条件,如荷兰的霍尔特梅滩(Hollandse Duinen)、奥斯蒙德湖保护区(Oostvaardersplassen)和英国的坎布里亚自然公园(Lake District National Park)。此外,这两个国家也有著名的鸟类保护组织和活动,如荷兰鸟类保护协会(Vogelbescherming Nederland)和英国的皇家鸟类保护协会(RSPB)。由于观鸟范围极广,目前没有一个确切的全球观鸟人数统计数据。尽管观鸟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一项标准化的博物类爱好,装备、观鸟推荐点、记录工具、鸟类知识等“观鸟周边”已经非常成熟,但观鸟的方式仍是见仁见智。“如果你正在看鸟,那么你就是在观鸟!”这是一项0成本的爱好,当然是在抛去拍照、记录和研究鸟类的前提下。但正是这样极低的成本,让钢筋水泥世界里的都市人有了抬头就能和自然连接的机会。最近几年,足不出户激发了人们对大自然的渴望,居家也顺势营造了观鸟的新场景:窗前、阳台、后院,再加上社交媒体对观鸟的传播,有越来越多的年轻观鸟者进入了鸟圈,陌生的人们因为一只只鸟而连接到彼此,正如克里斯蒂安·库珀在他即将出版的《通过观鸟过上更美好的生活:一位黑人在自然世界中的笔记》所写的那样,“鸟类无国界、不属于任何人,而是为每个人所享有。”
这并不意味着观鸟不具有特殊性。瑞安告诉CityLab,跟在大自然里看植物和昆虫不同的是,鸟是会飞走的,是无法靠近的,这种距离感便是观鸟的乐趣,是其他户外活动没有的。另一方面,观鸟对感官的刺激也是独一无二的体验,他解释说,“通过肉眼或者光学仪器看到的整个自然世界是非常生动的,它并不是静止的”,“鸟类的有趣行为、羽毛上或者身体上的神奇特征,通过互联网资料是查不到的,也不会在照片上体现。”因此,如果一定要归纳总结,那么“距离产生美”便最为合适,有趣的是,这也恰恰符合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观鸟既可以是一个人的冥想,也可以是一群人的分享,就像瑞安所说,他喜欢跟鸟友们一起去野外观鸟,但一个人的时候,也很享受独自观鸟的孤独。
近几年,有越来越多的中文类的观鸟工具也在“鸟圈”变得流行起来。除了几乎人手一本的《中国鸟类野外手册》外,还有“懂鸟”、“观鸟小本本”、“中国观鸟记录中心”等支持多平台如APP、微信小程序使用的工具。在深圳一家互联网公司当程序员的瑞安也从一个单纯的观鸟爱好者,成为了一个观鸟工具的开发者。他告诉CityLab,受电影《观鸟大年 》(The Big Year)中观鸟爱好者Brad仅靠听声音就能识别几百种鸟的故事所启发,经过了“一周废寝忘食写代码”,他基于中国的1400多种鸟类的叫声开发了手机应用 Wren(一种鸟的名称,中文名为鹪鹩)。打开Wren,将一种鸟加入清单,后台就会自动从知名的全球鸟类录音网站xeno-canto.org下载此种鸟的录音,用户可以反复收听,熟悉鸟叫,长此以往便可在大自然中通过叫声识别鸟的种类。“主动去搜索、去听一种鸟的录音,这是极少数观鸟人才有的习惯或者说能力,”瑞安在自己的日志中写道,“这建立在你知道自己想干嘛、明白自己要什么的基础上。”然而对于很多举着相机的观鸟者来说,他们的目的只在于拍摄鸟图,在鸟圈里会被称为“集邮”。居住于北京的观鸟爱好者Jeff每周末都和妻子一同去公园观鸟,他告诉CityLab,“某些人为了拍到自己认为满意的鸟图,不惜攀折花木,剪除鸟窝前的遮挡,或采用可能损害鸟类健康的诱拍方法。”北京朝阳公园内明令禁止诱拍。来源:CityLab
和因为偶然拍到小鸟而产生好奇心“入坑”观鸟的瑞安不同的是,年近40岁的Jeff选择观鸟是因为“难度刚刚好”,尽管他也考虑过露营,但以“营地太贵、人声嘈杂”而不了了之,观鸟倒是已经不知不觉有了三年的时间。Jeff在一家公司做人力资源工作,节假日时热爱旅游,常常以志愿者的身份参加一些在北京近郊或者公园中的观鸟组织召集的活动。据他观察,观鸟的人群非常多元,有老人,也有小孩,有人是为了社交,也有人虽不懂鸟但有热情尝试观鸟。但对他来说,观鸟不仅仅是记录、辨别鸟叫,也是创造价值的机会,他坦言,“很多人到了我们这个岁数都会觉得自己的工作是一坨狗屎,创造不了什么价值,我能够带着他人去看一看鸟,也是创造了一点价值吧。”观鸟的价值已经进入了户外领域的商业版图内。目前,除了各种鸟协会和动物保护组织这类非营利机构外,全世界有很多以盈利为主的观鸟旅行团。Birding Ecotours 作为一家专门从事观鸟旅游和生态旅游的公司,提供全球各地的由专业观鸟经验的导游带队的观鸟之旅。每一段观鸟旅行大约为14天左右,在不含国际机票和保险的情况下,总费用根据目的地的不同在8000美元上下不等。Birding Ecotours的导游在每一趟旅行后出具一份观鸟报告,包含鸟类清单以及沿途遇到的其他有趣事物,比如一些哺乳动物或植物。也许14天花费将近5万人民币的观鸟旅行对大多数像Jeff和瑞安一样的上班族来说,确实是一种奢侈,但是为了自己终身的爱好付出时间和金钱未尝不是一种值得的选择。但想要不花钱就观鸟也是完全有可能的。“北京可能是全世界有最多免费观鸟活动的城市”,Jeff这样说道。无论你是否有过观鸟的经历,不如在此刻放下手机,戴上耳机,给自己45秒的时间,和这只小小的鹪鹩一起共振吧。
欢迎转发,如欲转载、合作等
请联系∶hewenxia@modernmedia.com.cn授权